本报记者 宋明慧 叶文娟 通讯员 张 蕴
刚刚闭幕不久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近年来,青海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取得了一份靓丽而又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十三五”期间,青海取得科技成果2043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每百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48件,科技进步贡献率预计达到54%,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在全国排名27位。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释放创新发展潜能
2016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青海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明确到2020年,具有青海特色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初步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
期间,我省从顶层设计绘制科技体制改革蓝图,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激发创新活力,进一步破解了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治理水平。
持续加大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力度,精简近四分之一科研项目管理程序,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
建成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51个,培育建设青海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143个;
……
时至今日,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举措在青海纷纷落地,一个个曾经阻碍科技创新的障碍消解于无形,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沿着时间脉络梳理青海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战果”。五年来,我省不断强化基础研究顶层设计,《青海省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审议通过,出台《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基本形成了覆盖科技创新全过程的政策体系。
不仅如此,我省科技信贷专营机构开启新篇章。中国民生银行西宁海湖科技支行作为全省首家科技支行开门营业,国科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正式运营,创新券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建成西宁科技大市场,省级科技成果登记实现“不见面审批”。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近年来,青海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全面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通过不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科技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盐湖化工、生态环保、生物医药、现代农牧业、民生公共事业等领域重大科技专项集中实施,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牢牢结合,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提供了有力创新支撑。 “十三五”期间,我省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资力度,突破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和产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超过30%;规上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超过123亿元,累计形成科技成果25项,标准57项,授权专利232件(其中发明专利109件),新工艺、新产品、新装置82项,著作权20项,发表各类论文306篇。
“十三五”期间,青海建成百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实证基地和近千兆瓦级水光互补并网光伏电站,突破多项关键技术,连续多年实施“绿电7日”“绿电9日”“绿电15日”“绿电三江源”百日系列活动等全清洁能源供电实践,屡次刷新并保持着全清洁能源供电的世界纪录。通过创新型盐湖化工循环经济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建成年产3000吨金属锂生产线和磷酸铁锂万吨级正极材料生产线,10万吨盐湖电解金属镁生产线,青海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条正在逐步形成。具有适应性广、抗寒能力强、产量高特点的马铃薯新品种“青薯9号”在青海、云南、甘肃等九省区推广种植面积超过166万公顷。在“牦牛胚胎克隆技术研究”和“利用体外受精生产犏牛胚胎技术研究”支撑下,我省诞生世界上首例“试管犏牛”。
就在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省科技部门第一时间成立专家组,开放项目申报“绿色通道”,启动七个应急科研专项,组织省内科研人员实施科技攻关,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贡献了青海科技力量。
集众智汇众力
“双创”催生新动能
一直以来,人才是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问题为导向,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我省通过不断提高创新开发合作层次,深化省部会商和科技援青机制,通过打造“科研飞地”和“人才飞地”,汇聚全国乃至全球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解决“青海问题”。
“十三五”期间,全省实施科技合作项目数比“十二五”增长9.3%,项目经费同比“十二五”增长43.26%。一组组数据、一项项成果,无不折射出青海科技领域在对外合作中所起的作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加快产业结构提档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十三五”以来,我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激发了创客们干事创业的热情,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截至2019年底,我省拥有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5家,在孵企业471家、团队686个,签约中介机构99家,创业人数近12000名。以创新带动创业,全省创新主体数量持续增长。据统计,2019年全省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8家、总数达到184家,新认定科技型企业98家、总数达到432家,新认定科技小巨人7家、总数达到49家,“三型”企业数量分别较“十二五”末增长78.64%、110.73%和58.07% 。
实实在在的数据,印证着我省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和勃勃生机。“双创”工作的深入推进,让广大创客们实现了从心动到行动、从梦想者到实践者的转变。截至2019年,青海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报名数量从2015年的281项增加至2019年的447项,累计参赛项目达1665项,年平均增长率达9.73%。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进入发展新阶段,通盘考虑国家战略、产业政策、区域特色和自身优势,青海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进一步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围绕青海优势学科领域和特色产业发展,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全面释放科技创新动能,让创新的种子在青海生根发芽,让创新的激情在青海升腾传递。
编辑: 审编:admin
中华爱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华爱心网” 域名:ChinaLoveNe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爱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华爱心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华爱心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中益云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