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兽”归笼:家长不要高兴得太早 - 科教文卫 - 中华爱心网_爱心满世界
首页 > 科教文卫 > 正文
“神兽”归笼:家长不要高兴得太早
时间:2020-05-19 09:41:48  来源:中国青年报

随着我国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向好,各地中小学校也陆续开学,在家憋了好几个月的“神兽”们开始复课。对此,很多家长表示“做梦都要笑出了声”,觉得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不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黄峥博士却提醒各位家长“不要高兴得太早”——习惯在家生活的孩子,回到班集体,重新适应校园生活,很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需要家长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耐心进行疏导和帮助。

根据中科院心理所的调查,“爱告状”“学习、做事情总是知难而退”“缺乏耐心”和“等不及”是孩子在学校学习、同伴交往中最易出现的代表性问题。那么,在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

引导孩子建立更成熟的是非观

黄峥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爱告状”的行为在小学低年级孩子身上特别常见。在两种情况下孩子特别容易告状:第一种情况是跟别人发生冲突摩擦的时候。黄峥发现,孩子在大约七八岁的时候,虽然有了一些能从别人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但当发生冲突时,还是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想事情,倾向于认为自己没错,错的是别人,或者是“他先惹我的”。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往往会寻求有权威的成人来评理和帮助,所以就出现了“告状”的现象。

第二种情况是孩子觉得别人违反了规则的时候。黄峥说,小学阶段的孩子处于道德发展的“习俗阶段”,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内心会有类似“好孩子”这样的是非观念和行为标准,期望老师和家长也对自己有这样的赞扬和认可。当孩子发现别人违反规则时,他会觉得通过检举和告状,可以让老师和家长知道自己是遵守规则的好孩子。

黄峥说,上述两种情况在10岁以下的孩子身上特别常见。随着孩子的人际能力、共情能力,以及道德观念逐渐成熟,大概在小学高年级的时候,爱告状的现象大多会自然消失。

不过,如果有的孩子过于爱告状,家长就需要对孩子进行适度引导。黄峥建议家长先要帮助孩子增强处理冲突的能力,特别是解决小冲突和小摩擦的能力,鼓励孩子开动脑筋自己解决矛盾冲突。“比如同学拿了自己的橡皮,或是弟弟偷吃了自己的零食,这个时候要鼓励孩子开动脑筋,想想除了向老师或家长告状,还能想出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办法越多越好”。

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通过讲故事、读绘本等方式,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不要总是将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要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做得好是最重要的,而不是通过别人做得不好来显示自己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认知的进步,孩子就会有更成熟的是非观念,爱告状的行为也就会随之减少。”黄峥说。

影响孩子后续行为反应的,是教育者的归因方式

在学龄前儿童身上,黄峥发现了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是迎难而上,而是知难而退。“小孩子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很有限,遇到挫折的时候,很容易觉得丢脸、无能,想要逃避。加上有一些小朋友天生脾气比较急,做什么事情都急于求成,对学习一项本领,增长一个技能所需要的时间和练习,他们都没有认知和思想准备,所以遇到困难时就会有很大的反应。”黄峥分析说。

造成孩子习惯性知难而退的另一个原因,或许和家长对待孩子做事情的态度和方法有关。黄峥说:“孩子在一两岁的时候开始学习走路和吃饭,会反反复复经历各种尝试和挫折,比如摔倒了、弄洒了饭菜、打破了杯子等。如果家长对于孩子犯错总是持比较宽容、耐心的态度,孩子就会知道‘我做不好也没什么大不了,重新尝试就好了’;反之,如果家长倾向于批评和数落孩子,就会增加孩子的羞耻感和弱小感,从而会阻止他们继续尝试。”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也不能一味进行,而是要讲究方法。黄峥分享了一个心理学实验:把孩子们随机分成两组做数学题,第一组做完后,老师告诉孩子们:“你答对了很多,你真聪明。”第二组做完后,老师告诉孩子们:“你答对了很多,你真努力。”两组小朋友都受到了表扬,都很开心。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又给两组小朋友出了一些很难的数学题,这时发现,那些被表扬“真聪明”的孩子,这次纷纷都知难而退,寻找各种理由和借口,不愿意做题;而那些被表扬“真努力”的孩子,却在面对难题的时候,表现出了坚韧和耐心。

黄峥解释说,影响孩子后续行为反应的,是教育者的归因方式。“如果把孩子的成功归因于智力等不可改变的因素,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也会这样自我归因,觉得‘别人比我聪明’‘我不够聪明,所以做不出来难题’,从而草草放弃了努力。而如果把成功归因于勤奋、努力等可掌控的因素,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才更有可能觉得通过努力可以解决问题”。

延迟满足的能力比智商的作用更大

心理学上有一个经典研究,叫做“棉花糖实验”,就是给小孩子一块棉花糖,并告诉他,如果能独处15分钟忍住不吃,就能得到额外的棉花糖奖赏。参加实验的小朋友表现各不相同,有的立马吃掉了棉花糖,有的忍耐再三最终还是提前吃掉了棉花糖,也有的孩子坚持到了最后,得到了额外的奖赏。研究团队持续对参与实验的孩子进行追踪观察,最终发现,能够忍住不吃糖的孩子,长大后表现出了更高的自控力,也比其他孩子更加成功和卓越。

棉花糖实验检验的正是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延迟满足的能力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一个小孩有强烈的愿望想玩游戏,但是能够忍耐和克制自己一小段时间,写完作业再玩。”黄峥强调说,“不要小看这种能力,很多研究表明,延迟满足、自我控制的能力对于孩子的学业成绩,以及社会交往都有很大帮助,往往比智商的作用更大。”

相较于延迟满足,“即刻满足”在4岁以下的小朋友身上更为常见。“比如想要的玩具不给买,就在商场里满地打滚,就像婴幼儿一样,饿了马上就要吃,累了立刻就要让人抱”。

“孩子越小,自我控制的能力和技巧就越差,等不及的现象就越多。”黄峥分析说,“在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家长尽可能提供及时充足的照顾是必要的。但是当孩子长到4岁以后,也就是在幼儿园中班以后,家长应有意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

培养孩子延迟满足能力并不复杂,善用日常生活的小片段,制定一定的行为规则,就有助于增长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比如,可以要求孩子先收拾好玩具,洗完手后才能吃东西;好的行为奖励一个小红花,积攒了几个小红花之后可以换一个小奖励;给孩子买个存钱罐,鼓励孩子把零花钱攒起来,为自己买一个更大更有趣的玩具等。”黄峥建议:“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比如滑滑梯之类需要排队等待、轮流玩而不是争抢的娱乐游戏。这些对于培养孩子的耐心和规则意识都很有帮助”。

黄峥也提醒家长,延迟满足最终还是要落实在“满足”上。“如果只让孩子付出,比如不停地上各种课外班,学完了、练完了也不让孩子玩游戏,这样不仅不利于增强孩子的自控力,还会增加他对学习的抵触情绪。当孩子越来越能从学习本身发现乐趣,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的时候,他对外部奖赏的依赖也会越来越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

编辑:  审编:admin

中华爱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华爱心网” 域名:ChinaLoveNe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爱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华爱心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华爱心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中益云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