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张謇精神 担当时代责任 - 媒体聚焦 - 中华爱心网_爱心满世界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传承张謇精神 担当时代责任
时间:2020-11-25 10:33:07  来源: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王钰博)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展陈时指出,张謇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在兴办实业的同时,张謇积极兴办教育和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

近日,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融信托)开展了“阅读张謇传 传承张謇精神”主题教育活动,自上而下深入学习“张謇精神”的时代意义,立志在新时代继续发挥金融专业,弘扬先贤之志,主动为国担当。

何为张謇精神?

知往鉴今,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的今天,回望张謇的“实业报国”精神内涵和探索实践,具有丰富的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企业也需要传承张謇精神,增强家国情怀、担当社会责任,以崭新姿态立于市场竞争中。

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实业家、教育家,倡导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在张謇身上,浓郁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他将经商视同齐家、治国之大事,认为企业应该具有社会责任和家国观念,反对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张謇的这句名言,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企业家爱国有多种实现形式,但首先是办好一流企业”。企业既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也有社会责任、道德责任。在服务社会方面,张謇无愧于“楷模”和“典范”的称号。爱国、救国、报国,是张謇一生的追求,兴办实业,以商养学,一生所获财富,皆为社会服务。让他一生引以为傲和受人敬仰的,不仅是他一手创建的20多家企业,还有他创办的数百所学校和无数项公益事业。

鉴往事,知来者。传承“张謇精神”,不仅要借鉴他的成功哲学,更应常怀赤子之心,时刻将国家装在心中。

金融机构如何传承“张謇精神”?

企业是生产力的载体,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没有企业谈不到未来的发展,企业强国家则强,所以中国必须坚持企业文明,推动企业家精神的形成,尤其是张謇所强调的创新、法律、责任。作为金融机构,中融信托会在新时代继续发挥专业助力实体经济,为其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与优秀的企业共同成长,推动实业兴国。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多年来,中融信托对工商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传统融资业务领域力度不断加大,为实体经济发展,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不断提供助力。近五年,中融信托累计为1000余家工商企业提供了近5800亿元的资金支持,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近2000亿元的资金支持。

同时,作为市场参与的主体之一,金融机构也应该肩负起历史及社会责任,加强信托文化建设,坚持合规底线,不断提升专业能力,用金融助力美好生活的实现。

一直以来,中融信托立足于金融专业,长期关注儿童助学、青少年教育、医疗及扶贫济困及灾后重建等社会公益领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融信托充分发挥综合金融服务的优势,在抗疫工作中不断进行模式创新和有益尝试,通过直接捐款、设立公益信托、认购抗疫债等多种形式助力公共卫生、医疗研究、传染病防治、防疫宣传等工作。

中融信托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此次主题教育活动,中融信托员工将把张謇精神长存心中、内化于心、笃之于行,积极响应新时代号召,投身到实现中国梦的伟业中去,继续发挥中融信托所坚持的“专业、务实”精神,凡事真抓实干,冲锋在前,勇担时代重任,不忘社会责任,不负党和人民重托。

编辑:  审编:admin

中华爱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华爱心网” 域名:ChinaLoveNe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爱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华爱心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华爱心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中益云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