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刚刚过半,第77集团军某旅指挥控制系统修理工官运就已经按捺不住了。一想起部队那些“伙伴们”,归队的念头在心间一波波涌起,一波比一波强烈。
官运一心念着的“伙伴们”,是旅里的一台台新装备。去年,新装备维修任务重、时间紧,官运基本没休假。今年年初,连里权衡再三,让官运尽早把年假休完。
在连队,一次能连续休上一个多月的假期实属不易。但是每年春季,也是装备维修保养的大好时节。全旅装甲车的信息化设备数以百计,进行深度保养和应急维修,旅里只有修理二连指挥控制系统修理工官运中士一人能够胜任此项任务。某种意义上,他是旅队的一个“宝贝”。
这个“宝贝”的培养耗时两年之久。两年时间里,步兵出身的官运转岗后,成长为全旅维修保障领域的排头兵。就在官运成长进步的同时,他所在的旅也在经历着调整改革后的一次大考,向着建设新型作战力量的目标前进。个人与集体都在时代大考中交出了各自的答卷。
“一名修理工要是修不了装备,或者坐等装备上门,都是一种失败”
个头不高、其貌不扬,一副憨厚的模样。人群中的官运,怎么看都不像具备“王牌维修工”的潜质。第77集团军某旅修理二连连长王玉鹏在上任之初也是这么认为的。
几年前,随着“脖子以下”改革的全面展开,修理二连的编制表上“一夜之间”出现了诸多新岗位。与此同时,修理二连主官也开始履新,一支全新的队伍应运而生。
连队人数并不多,王玉鹏很快就认识了全连大多数战士。但对于官运,他却用了很久才把人和名字对上号。“官运不怎么说话,站在队伍里很不起眼……”
一次正常操课训练,王玉鹏让各专业人员带开训练,官运却一个人带着小板凳去了修理工间的一个角落。
“这个专业就我一个人,我只能自己出题考自己。”王玉鹏走近一看,这才发现官运的“独角戏”:一个人组织理论学习,一个人准备课件,一个人考试……面对这个陌生的专业领域,官运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
王玉鹏心里清楚,改革调整出现新编制新岗位后,连队普遍存在人手紧张的情况。为了保证每个岗位都有人,好多新岗位只编配1-2人。但即使这样,官运这道孤独的身影还是让王玉鹏心头一震。
官运的困难远不止于此。没有专业教材,官运只能在一本通信维修的基础教材上读到零星的“指挥控制系统”知识;新列装的轮式装甲车被营里“严格保护”,连驾驶员、载员训练都有着严格要求,官运连摸到装甲车车载指挥控制系统的机会都不多。
“在修理连,一名修理工要是修不了装备,或者坐等装备上门,都是一种失败。”同在一个连队,官运的眼睛满是艳羡:连里传统专业修理工每天都在发挥着岗位作用,特别是汽修专业,几乎天天都要执行维修任务,整个汽修排因为成绩突出荣立集体三等功。
有人欢喜有人忧。目睹“高光”下的战友,再看看自己的“无为”状态,官运有时难免会萌生退意:“当兵几年要是一直这样,就太没有意思了。”
他试着去和其他新岗位修理工“抱团取暖”,发现“大家其实都一样”。一样的从零开始,一样的“赋闲”处境,尤其是转岗后的老士官们觉得无用武之地,甚至有人感慨:“我们被时代抛弃了。”
“转型绝不是把两条腿变成车轮子那样简单”
官运始终在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上车执行维修任务。事实上,列装没多久的新型轮式装甲车也在等待着他。
官运说:“指挥控制系统就是装甲车的‘大脑’,如果‘大脑’出了问题,装甲车就算拥有再强悍的火力和机动力,也只能在战场上胡冲乱撞。”
这句话,合成营官兵们最有感触——
新装备列装不久后,该旅就奔赴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腹地开展实兵演练。留给官兵们熟悉和适应装备的时间并不多。
一次演练,该旅某合成营作为主攻部队推进到前沿阵地,途中步兵却选择下车徒步展开进攻,并派出穿插分队迂回进攻,活脱脱重演了一出传统步兵战术。几十辆装甲车只是被当作“代步工具”。
“转型最重要的是转变旧思维。”演练结束后,很多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而转变思维,光喊口号是不行的;心里没底气,即使喊出来的口号也是轻飘飘的。
“本来就不怎么会用,又怕用坏了不会修,干脆就不用了。”无人会修的困境,让装甲车车长们不得不选择“保守路线”,不少人在车载指挥控制系统的终端屏幕面前畏手畏脚。
“转型绝不是把两条腿变成车轮子那样简单。”指挥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正是合成营模块化、信息化建设需要突破的“瓶颈”。对合成营来说,指挥控制系统的维修保障力,就是部队转型建设的底气。
修理工不会修,合成营又眼巴巴地等着会修的人。一边没有米下锅,一边又等着开锅吃饭,这样的双重难题让该旅领导头疼不已,倒逼他们去寻找突破口。
没过多久,该旅装备维修科协调到一个学习培训名额,并通知到王玉鹏。
“有出去学习的机会,你不想试试?”王玉鹏找到官运,没想到官运对此“兴致不高”。对这次短暂的学习培训,官运压根没抱多大希望,他心里清楚,指挥控制系统知识深奥,10多天时间根本不可能掌握。
王玉鹏开始苦口婆心地做着官运的思想工作,其实他自己也拿不准,但他觉得“能出去看看”总比窝在连里强。
“相信我,一切都会好起来,只是时间问题。”连长的话,让官运重拾信心。
“我不想辜负连长的期望。”第二天,25岁的官运带着全连的希望出发了。
让官运没想到的是,这不起眼的10多天培训,却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人。
那是一场入门级的培训课,授课教员是一名一级军士长,教的是整套系统的入门安装。
与专业知识相比,更吸引官运的是这位“兵王”的个人魅力。
课间休息时,官运忍不住去跟“兵王”聊了起来,与其说是聊天,不如说是抱怨,他把自己半年来的“苦水”全倒给了“兵王”。
“小兄弟,我以前也和你一样,什么都不会,都是靠一点一滴学习积累起来的。”“兵王”起初只是一名油机修理工,走到今天,他用了足足20年。
后来,官运说:“短暂的10多天培训,‘兵王’或许没来得及教更多的知识,却在一个重要关节点上成为了我的人生老师。”“兵王”用他厚重的工作履历,让官运萌生了坚持到底的信念。
“从那时起,我就告诉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要把这个专业攻克!”官运说。
“时代推着你往前跑,想不进步都难”
回来后,官运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王玉鹏。
连里原本计划一个季度送一名战士去学习,但看着官运的态度坚决,王玉鹏决定全年让官运一个人去学习,“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宝全押在他一个人身上。”
就这样,各种密集的学习和培训纷至沓来——小到几天的集训,大到数个月的学习,官运开始了一场漫长的“爬坡”。
所幸,从谷底爬到山顶的过程,总有一股向上的力量在背后推着他。
那年夏天,漫长的川藏线上,一辆客运大巴小心翼翼地行驶在“天路十八弯”。座椅上的官运昏睡了一天,他确实太累了。
刚结束一个月的培训,官运就跟随部队前往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驻训地。屁股还没坐热,几天后又有一份学习通知下来了。
“跟厂培训?”拿到通知后,官运有点疑惑,也有点紧张。疑惑的是之前的培训都是部队组织的,这次为什么要去工厂?紧张的是要和地方工厂师傅打交道,自己究竟能不能学到东西?
此时,官运已经掌握了指挥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他急切地想继续深造,跟厂学习、亲历装备生产全程,正是当前他最需要的。
所有疑惑都在入厂第一天“烟消云散”。带他的工厂师傅态度和蔼,每当官运提出问题或是请教手艺,师傅都会马上停下手头工作,为他仔细讲解。
“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为我讲解就会耽误他们当天的任务进度。”几天下来,官运对工厂师傅心生敬佩。
此外,工厂为此次培训学员提供了良好的吃住条件,每天上班还会安排专车接送。这些,都让官运感觉“像回到家一样”。
让官运更激动的是,工厂邀请他参加厂里的业务讨论会。会上,工厂师傅们将他作为重要的与会人员,详细地询问了部队的装备使用情况和改进建议。
官运提出的建议和意见,都被他们一一记录到本子上。当应邀做完主题发言坐回会议桌前的那刻,一股突如其来的感动,击中了这位基层修理工的心。
跟厂培训结束没多久,官运又动身前往陆军装甲兵学院士官学校,在这里他将完成最后的实装学习。3个月时间,在紧张的课程安排中很快流逝,官运迎来学成归营的那一天。
临走的最后一周,一位教员深情地对所有士官学员说:“我希望你们能立志做个‘兵王’,但要成为‘兵王’,就得耐得住寂寞,用日积月累的沉淀,去练就一身过硬本领。我希望看到你们成才的那一天。”
“兵王”一词,让角落里的官运浑身一颤,他的脑海里浮现出曾经启蒙他的那位一级军士长。不仅是他,还有全力支持自己学习的连长、为自己千方百计协调学习名额的机关助理员、跟厂培训时的工厂师傅……
官运说,这些不断改变着他人生轨迹的师友,给他的感受很微妙,其实他们并没有刻意做什么,大家都是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所有人的“一点一滴”汇聚到一起,就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推力”,“推”着官运一点点向上爬。
“赶上了新时代,时代推着你往前跑,想不进步都难。”官运说。
“我的未来在战场,我的战场在未来”
两年后的2019年,官运终于学成归来。
但官运成为全旅“红人”的过程,也像他的性格一样,属于“慢热型”。
2019年底,旅机关要求修理二连上报来年所需的维修器材,王玉鹏想到官运报了一大堆器材,他也不懂,就带着官运一起前往装备维修科。
说来也巧,他们刚到机关,该旅某合成营车长赵辉便拿着车载指挥控制系统上的一件设备闯了进来。那是一件故障设备,导致车辆通联出现问题,影响了当天的实弹射击成绩,赵辉还挨了旅领导的批评,可赵辉又不会修,只好跑来求助机关。
“要不,我试试?”装备维修科助理员刚说了一句“没人会修”,旁边的官运便试探性地插了一句话。
指挥控制系统专业性强、线路复杂,一直是该旅装备维修的“老大难”问题。直到官运开口,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也有人才!”
第二天,官运便将修好的设备交还给赵辉。赵辉喜出望外,赶紧把全营的故障设备都报给了机关,申请让官运进行巡检巡修。
“可算逮着个宝贝了!”赵辉这一高兴,可把官运累坏了。听说修理二连出了一名指挥控制系统修理工,一夜之间,全旅车载指挥控制系统维修任务全“堆”给了官运。
并不是所有设备都能在一夜之间修好。好多装备涉及主板电路等专业知识,官运只能打电话咨询厂家,有些厂家提出必须返厂维修,这样一来一回的时间必然会影响部队演习训练。
于是,官运心一狠:“自己干!”整整2周时间,他都“宅”在一辆辆装甲车里,硬是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让一台台设备恢复了“元气”。
好学的官运还在追寻更大的目标。他最喜欢的一部电视剧是《陆战之王》,其他人看的是剧情,他参悟的却是新型陆军装备的未来作战模式。早在学习培训期间,官运就在思考和摸索指挥控制系统与装甲车的有效融合,并提出了一些战法构想供指挥员参考。
年轻,总会有层出不穷的想法。高中毕业的官运,自知学历水平对自己的限制,但他并没有气馁,“年轻就是资本嘛”。这些年各种战备训练、学习培训任务如此繁重,他还通过自学考取了大专学历,并自修了《通信原理》《C语言》《单片机构造与原理》《模拟电路》等多门大学本科课程。
“我觉得自己只是刚刚打开了一扇大门,门里面还有着更广阔的天地等着我去探索。”官运所说的“门”,便是指挥控制系统背后的未来陆军作战理念,信息化时代已经渗透到新装备的方方面面,未来战场需要更多的知识型人才。
休假前,为了能够全面掌握装甲车内的信息化设备,官运还向王玉鹏申请兼顾连里的通信维修专业。他想全力奔跑,拥抱这个崭新的时代。
“我的未来在战场,我的战场在未来。”官运说自己很期待未来,因为未来和年轻的他一样,充满了朝气和希望。
“要坚持,一条理由就够了”
■邢 哲
“面对岗位转型升级带来的全新挑战,只有通过努力学习不断磨练自己,才能克服能力不足带来的本领恐慌。”这是历经两年“蝶变”之后的官运的肺腑之言。
跨入新时代,人民军队也迈出了“从头越”的步伐——举世瞩目的国防和军队改革拉开大幕。在新的编制体制下,后装保障领域增设了许多新岗位。与以往不同的是,有些岗位在连队编制上只有寥寥数人,有些甚至一个专业只编配一个人。演训期间,这些岗位的修理工往往需要一个人担负起相应武器装备维修保障的全部任务。
这些岗位虽小,但这些人必不可少。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就是要“减肥消肿”,让部队的肌体变得更加健硕有力。编制变了、岗位多了、人员少了,但新装备列装部队的速度越来越快、型号越来越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保障任务非但不减,反而逐年递增。
面对新岗位带来的新挑战,部队如何加速转型?保障力从何而来?官运用有力的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要放弃,可以找一千个理由;要坚持,一条理由就够了。”经历新岗位淬火重塑后,官运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一个鸡蛋从外部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成长。在全新的领域,官运有过“隔行如隔山”的苦恼,也曾因为没有专业基础感到力不从心。但他深知,修理工虽然属于战斗力建设的末端环节,却是装备战斗力生成的重要一环。
如果说军队是一台大机器,每名军人都是这台机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人人把自己的战位守好,这台机器才能正常运转。如今,国防和军队改革后新体制的四梁八柱已经架构完成,每个岗位都将成为打赢未来战争的重要因素。
打仗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打保障。抗美援朝战争,保障线上的战斗与前线战斗同样激烈。保障从来都是为作战服务的,却从未像今天这样与作战联系得如此紧密。
用历史的长镜头回顾曾经的维修保障模式。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装备维修保障任务主要依托各根据地的修械所、兵工厂,最初的技术工人大多是民间工匠。随着我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装备保障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多措并举开展装备保障学习和培训,为部队输送了一大批装备维修保障技术骨干。
用世界维度的广镜头俯瞰当前维修保障模式,现代战争中,保障力量是战场的重要一环,不仅“拳头”要硬,“每根指头”也要硬。修理工是武器装备的“主治医师”,是人与武器结合的直接体现。只有让那些有绝技、有绝招的科技人才嵌入作战体系,才能使作战体系更加稳固可靠,产生1+1>2的“倍增效应”。
新时代呼唤更多独当一面的“保障尖兵”。面对新岗位、新标准、新要求,每名官兵都要把“军旅成绩表”的指针归零,以强烈的本领恐慌感和知识危机感内储动力、外加压力,让自己拧紧螺丝、上满发条,始终处于“待击发状态”。通过在新岗位上从理论到实践多轮打磨,将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按照岗位要求来重塑构建。这样,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能成就不一样的精彩。
雷兆强
编辑: 审编:admin
中华爱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华爱心网” 域名:ChinaLoveNe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爱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华爱心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华爱心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中益云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