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面要共同努力,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他在报告中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各地区都有责任,粮食调入地区更要稳定粮食生产。
主管粮食生产的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责无旁贷。他在今年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的发言,让公众吃下一颗“定心丸”:“不管国际形势怎么变化,我们有能力保证14亿多人每天到点开饭、不饿肚子,饭碗越端越稳、越吃越好。”
我国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2021年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什么粮食安全依然是国家层面关切的优先项?远离了“吃不饱饭”日子的中国人,在粮食问题上又面临怎样的新考验和新目标?
仓廪实,天下安。回溯我国改革在农村的突破口,正与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息息相关。实施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弊病,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离不开生产关系调整推动、筑下的粮食安全基础。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我国粮食供求总量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确保粮食安全的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在城市化进程中,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数量减少,农业生产结构也发生变化,这些因素都对粮食安全带来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也给国际粮食贸易带来冲击,一些地区出现农业原料价格上涨的问题,不少国家采取了粮食出口禁令措施。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地区冲突和战乱也让粮食生产与流通雪上加霜。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发布的报告称,世界76.33亿人口中至少还有8.2亿面临饥饿,相当于世界上每9人中就有1人挨饿。
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中国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0%的人口,这是个来之不易的成就,也是一个必须小心捍卫的成就!
保障粮食安全,需要毫不动摇地抓好粮食生产。我国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能够种作物且只种作物的土地,才能被认定为耕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再次强调划足划实永久基本农田,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无论是为提高粮食亩产量,还是为改善粮食口感、让老百姓吃饱也吃好,都要依赖科技的力量。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农业科学家,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发挥了开拓性的作用,也赢得了人民至高无上的敬意。随着社会生态环保意识的提高,推广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和节约灌溉用水等绿色发展方式,都离不开科技的赋能。
保障粮食安全,理应开源与节流并举,坚决阻止粮食浪费。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显示,全球每年约1/3粮食被损耗和浪费,总量约每年13亿吨。很多人觉得自己平时的浪费只是“一点点”,但当这些被浪费损耗的粮食汇总在一起,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去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通过并实施,反对食品浪费由此从道德约束上升至法律层面。
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让14亿多中国人每天到点开饭、不饿肚子,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与担当,也是一个国家能给公民提供的最大安全感。保障粮食安全,反对食品浪费,为那些勤勤勉勉在农业生产各个领域挥洒青春的奋斗者鼓与呼,更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编辑: 审编:admin
中华爱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华爱心网” 域名:ChinaLoveNe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爱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华爱心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华爱心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中益云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