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百香果造就苗侗山乡“甜蜜事业”
新华社贵阳9月5日电
新华社记者罗羽
59岁的苗族妇女姚东英终于知道百香果长什么样、尝起来什么味了。
“熟果有紫色的、金黄色的,很好看;放在嘴里甜甜的,带点酸味,很好吃。”站在挂满百香果的种植基地,姚东英一边摘果一边面带笑容地对记者说,以前有人问她知不知道百香果,她总是摇头。如今,她不仅见过和吃过了百香果,还通过百香果挣了钱。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平江镇平江社区百香果基地,果农在采摘百香果(8月31日摄)。新华社发(贺俊怡 摄)
姚东英家住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平江镇,全县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超80%。2019年,榕江县大力推广百香果等产业,截至目前,全县百香果种植面积逾4.2万亩,其中平江镇3500余亩。
“我在基地干活一天130元,每个月只要干满一半时间,就可以拿到差不多2000块钱。”姚东英说,很多像她一样的少数民族妇女过去在家只能种田、喂猪、喂牛,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如今在基地干活,有时一个月挣的钱比在家种一年田还多。
“我们在平江镇有5个基地,这个基地叫三铁炮,每天有100多人摘果,80%都是少数民族,女性居多。”基地所属公司——榕江远大种养殖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魏爱财说,百香果等产业提供的“家门口”就业机会,不仅改善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经济条件,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他们的精神面貌。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平江镇平江社区百香果基地,果农在分拣百香果(8月31日摄)。新华社发(贺俊怡 摄)
“以前缺少产业联结,很多少数民族群众在家只能干传统农业、跟本族村民交流,思想相对封闭。有了百香果等产业后,这些少数民族群众一块儿干活、一起交流,他们的生活态度、思想观念慢慢发生了转变。”魏爱财说。
“榕江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优越,适合百香果生长,产出的百香果无论品相还是口感都属上乘,市场供不应求。”榕江县百香果专班负责人、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胜作介绍,10年前,榕江就已经有个体户种植百香果,但因不成规模,无法带动更多群众就业。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平江镇平江社区百香果基地,果农在采摘百香果(8月31日摄)。新华社发(贺俊怡 摄)
近年来,通过引进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各乡镇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榕江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推动百香果产业不断发展。目前产业涉及企业31家、合作社及村集体经济公司74家、农户1500余户,2020年,提供就业岗位近8万个,共支付劳务费逾950万元,预计2021年将提供就业岗位56万余个、支付劳务费6700余万元。
杨胜作说,榕江还推动建立财政扶贫资金“量化入股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村集体享受产业发展红利。忠诚镇定弄村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龙再成介绍,2020年10月,通过引进一家来自广西的公司,定弄村种植了580多亩百香果,并获得2021年财政扶贫资金230余万元,用以量化入股该公司获取分红。“等到年底分红后,村集体收益将主要用于村里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严重突发困难户等群体,构建起更加多元的保障体系。”龙再成说。
8月31日拍摄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忠诚镇定弄村百香果种植基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贺俊怡 摄)
“我们的百香果产业正朝着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和品牌化的目标发展,力争到2025年种植规模达20万亩,为榕江广大群众提供稳定的增收渠道,打造更长久的‘甜蜜事业’。”杨胜作说。
编辑: 审编:admin
中华爱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华爱心网” 域名:ChinaLoveNe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爱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华爱心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华爱心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中益云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