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善治化育涵养乡风文明凝聚乡村振兴强劲动力 - 乡村振兴 - 中华爱心网_爱心满世界
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福建漳州:善治化育涵养乡风文明凝聚乡村振兴强劲动力
时间:2021-09-07 09:38:01  来源:网络

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延续地,是礼仪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2021年来,福建漳州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发掘植根于传统农耕文化中的积极元素,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满足乡村美好生活的需要,增强乡村文化自信,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推动乡村文化的全面振兴。

润泽淳朴乡风 文化活动传播文明风尚

连日来,朗朗童声诵读回荡在芗城区天宝镇珠里村国学班。孩子们在志愿者老师带领下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国学班自创立以来,不定期开课,在寓教于乐的同时也着眼于营造家庭亲子阅读氛围,塑造向上向善良好家风,打造书香家庭、文明家庭。

龙海区东泗乡松岭村墙绘。

龙海区东泗乡松岭村,夕阳西下,晚霞斑斓,农民满载而归……如此精美的画卷,以3D墙绘形式呈现在普通农户家的白墙上,让松岭村一改“脏乱差”的落后形象。原来,村里“另辟蹊径”,与厦门理工学院设计艺术系建立校地共建关系。村里提供创作平台及原料、食宿,让学生现场作画,并开展“山沟沟里的奇异村墙”3D创意墙画征集活动。最终,在松岭村2400平方米的墙面上,40多幅3D墙绘反映了传统农耕、古早生活、风俗活动等,以及以村民“十不”卫生守则为例,村内墙画还紧扣美丽乡村建设主题,进行别出心裁的设计。

全市各地在对乡村独特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和市场运作的过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国学班、墙绘等活动,传递着爱国、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村民身心得到放松的同时,也在塑造着乡村社会关系。同时,这些当代新兴的群众文化活动在乡村善治中还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凝聚乡邻力量 创新形式探索乡村善治

“村TV”是啥?东山县西埔镇石埔村的村民们回答:“这是我们巩固乡村善治、打造和谐邻里关系的法宝。”

东山县石埔村推动议事会机制,解决群众所盼所需所急问题。

东山石埔村用“短视频+村务公开+服务群众”探路,用“村TV”链接群众、服务群众,传递村委会的声音。“村TV”是村里自办的“电视台”,平时,村里依托它播放宣传片,公开党务村务信息。村委在微信群中征集民意,按照村民的意见,整理出“心愿指数”。村里网格化视频监控也通过“村TV”对村民开放。村民人人充当治安监控员,探索实现乡村治理的“扁平化”。

让村民们啧啧称赞的,还有“村民夜话”。为了改变入户走访时,村民态度谨慎,很难拉近距离等困难,石埔村每周三、周日晚上8:00—10:30在村部开展“村民夜话”活动,把话筒交给群众。村干部分成两个班组轮流参加活动。对于民意,村干部不仅要听下来、记下来,更要去落实和解决。通过开展“村民夜话”,村民们还学习了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移风易俗、养老保险征缴、垃圾分类、改厕、疫情防控等政策知识,让“天线”接上“地气”,既推动了工作又融洽了感情。

‘村TV’将村务决策全程搬上电视,让村民人人享受到主人翁的权利,实现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与群众监督三者的有效融合,开创了乡村治理的新模式。通过“村TV”、直播等现代社交手段将村民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让村民从旁观者转变为治理主体。和谐乡村在沟通、善治中持续探索深化,也带给村民们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擦亮乡愁底色 塑形铸魂焕发振兴活力

长泰区珪后村本地传统民俗文化“元宵点灯”。

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理,也需要有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载体。长泰区珪后村持续传承发展省级非遗“三公下水操”和“元宵点灯”,举行民俗活动,分别以此纪念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这“宋末三杰”,并激发后辈子孙尊祖爱国情怀。同时让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另外,珪后村结合年年评选“孝子”“孝媳”和“五好家庭”户工作,在祖厝内张榜公布,还制成牌匾敲锣打鼓送上门,像古时候为喜事报捷一般。通过这些活动,引导族人乡亲见贤思齐,把公认的先贤大德引为楷模,让村民自治更有活力,乡愁文化也益加浓厚。

南靖县南高村的乡贤文化馆陈列展示着南高村的乡土文化、家风家训和乡贤风采等内容,图文并茂,催人奋进,彰显了乡村文化风采。该村外出乡贤众多,在村两委的指导下,该村成立了乡贤议事会,激发乡贤在乡村善治中的积极力量,挖掘乡贤文化,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

在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农民、群众成为乡村文化发展和乡村文化治理的主体,以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参与公共生活,镇村、群众之间形成一整套和谐文明、行之有效的社会关系、文化形式、价值观念和情感结构等,被引入到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实践中来,持续发挥出积极、常态、长效的作用。(漳州文明网 福建日报)

编辑:  审编:admin

中华爱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华爱心网” 域名:ChinaLoveNe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爱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华爱心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华爱心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中益云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