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勤和尘肺病人交谈。受访者提供
中新网杭州10月25日电 题:“大爱清尘”发起人:解决尘肺病是每个人的责任
作者:童笑雨
“中国600万尘肺病人,其中农民占90%。”哪怕已科普多遍,当屏幕上出现这两个数字时,北京大爱清尘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克勤的脸还是因为激动变得通红。“每年患尘肺病的人数都在增长。家庭装修、城市工程等都会致病。我们要为大众科普,让更多病人得到帮助。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解决尘肺病是每个人的责任。”
王克勤和尘肺病人交谈。受访者提供
10月24日,由北京大爱清尘公益基金会发起的“为爱奔跑 为爱发声”重阳诗会在浙江杭州举行。与会者以“矿工诗人”陈年喜的作品作为朗诵题材,向民众科普尘肺病。
尘肺病是目前最严重的职业病。在砂石料加工、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都会导致大量粉尘被吸入肺中。患者的肺会逐渐纤维化,最终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而无法呼吸。
曾是调查记者的王克勤于2011年创办大爱清尘公益组织,发起了寻救尘肺病农民兄弟的公益行动,并致力于推动预防和最终消除尘肺病。
为何关注尘肺病农民?王克勤提供了这么一组数据:在所有职业病中,尘肺病占总病例数的90%;在所有尘肺病人中,农民患病比例占90%。很多企业主不和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导致农民工患病后无法享受工伤保障,因病致穷,贫病交加的情况突出。
“高铁高速运行。但高铁通过了多少个山洞?打洞过程中又导致了多少尘肺病?这些人的牺牲,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王克勤说。
为此,自2011年以来,大爱清尘深入全中国各地的偏远村庄,累计为8万多尘肺病农民家庭提供救命、助学、助困和康复等救援帮助。截至9月14日,大爱清尘医疗共救治患者5282人次,助学12947人次。
“尘肺病不挑年龄。我见过最年轻的患者是18岁。”说这话时,大屏幕上正播放着大爱清尘制作的纪录片。那是很多病患留下的最后影像。
而片头打出的一行字更令人动容:这不是酣睡时的呼吸,而是尘肺病工人临终前的喘息。
王克勤打了个比方,一般人长跑后对氧气的那种极度渴望,大多尘肺病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承受。“所以我们要持续发声,让尘肺病农民这一现状得到重视,同时预防尘肺病。”
据悉,从2014年开始,该组织每年发布《中国尘肺病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以便上报国家各部门,让相关机构了解中国尘肺病农民的现状、困境以及政策存在的问题。
2015年8月21日,大爱清尘公益组织在湖南安化清塘送制氧机。受访者提供
在他看来,只有立法保障,才能从根上解决尘肺病农民的问题。“我们不能让尘肺病农民仅依靠爱心人士的捐赠来维持生活。他们需要相应的责任保障,从而让每一个患者病有所医。”
为尘肺病人发声,也是“矿工诗人”陈年喜一以贯之的“事业”。他选择的工具是文字。
“我在五千米深处打发中年/我把岩层一次次炸裂/借此把一生重新组合。”七年前,写下《炸裂志》的陈年喜,还是一名在地下五千米劳作的爆破工。他也因这首诗而出名。
后来,他开始尝试散文、非虚构写作。这些作品大多取材于他的矿工经历以及一些尘肺病患者的现状。而为了呈现他们更真实的生活状况,他的足迹遍布许多尘肺病村。
虽然已离开矿山多年,但今年4月,从事爆破工作16年的他仍被确诊为尘肺病。陈年喜选择坦然接受。“意料之中。在从事矿工这一行业时,就已经有这个思想准备了。”
“矿工诗人”陈年喜。受访者提供
尘肺病不可逆转,但好在陈年喜目前情况并不严重,偶有咳嗽。“趁我还能写,我得发声。文学就是呈现这个时代各行各业的生活和命运。”
在现场,朗读者读了他的一首诗《大海宁静》:在遥远的北方/朔风和大雪正漫过天涯/哦天光微亮晨曦寒冷/大海有宁静/你有铁制的毛衣。(完)
编辑: 审编:admin
中华爱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华爱心网” 域名:ChinaLoveNe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爱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华爱心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华爱心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中益云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