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供应能应对各种考验 - 益点快讯 - 中华爱心网_爱心满世界
首页 > 益点快讯 > 正文
我国粮食供应能应对各种考验
时间:2020-04-10 09:15:05  来源:新华网

连年丰收,库存充足——我国粮食供应能应对各种考验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一些粮食出口国限制大米和小麦出口。联合国粮农组织称,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致使劳动力短缺和供应链中断,可能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粮食安全。

面对国内一些对粮食短缺的担忧,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权威专家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粮食连年丰收,粮食库存充足,稻谷和小麦库存均能满足1年以上的消费需求。中国有信心应对有可能到来的全球性粮食危机,牢牢端稳“饭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库存总量居历史高位

农业连年丰收、库存充足是我国有能力有底气应对有可能到来的全球性粮食危机的重要“资本”。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王辽卫表示,“我国粮食16年连续丰收,当前粮食库存总量处于历史高位。国家粮食市场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总体上保持了市场价格平稳运行,对稳定物价总水平、宏观经济行稳致远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稻谷和小麦两大主粮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库存充足是粮食市场“稳压器”。我国粮食库存主要包括政府储备、政策性粮食和企业周转库存。其中,政府储备包括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中央储备粮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宜存率达到98%以上。地方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主产区储备规模保持3个月的销量,主销区保持6个月,产销平衡区保持4个半月的销量。

大中城市还建立了满足市场供应10天至15天的成品粮油储备。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储备品种结构中,小麦和稻谷等口粮品种比例超过70%。除上述政府储备外,2004年以来,我国对稻谷、小麦实行最低收购价收购,政策性粮食库存高企。另外,多元市场主体还建立了用于正常生产经营的商业库存。

从目前来看,我国小麦和稻谷等口粮品种库存处于历史最高水平。稻谷供给充裕,预计2019年度结余1430万吨,已连续多年结余,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小麦供求平衡有余,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估算2019年年度结余1400万吨,同比增加870万吨,已连续7年产大于需。稻谷和小麦不仅没有短缺,还面临着去库存的压力。

“疫情导致主要粮食出口国采取的限制出口措施,可能会加剧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波动,但对目前我国粮食市场的影响不大。”王辽卫说。

适度进口,以优化粮食供给结构

适度进口是我国新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近年来,我国积极发展粮食国际贸易,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进口国,每年还要进口超过1亿吨的粮食。“这是因为我国粮食存在结构性短缺问题,有效供给不足。虽然稻谷和小麦连续多年产大于需,但是优质小麦和大米供给不足,玉米存在产需缺口,大豆自给率不足20%。需要通过进口调剂余缺,优化供给结构,从更高层次上提升国家粮食安全的整体水平。”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军说。

从品种看,我国小麦和大米进口量很少,以2019年为例,大米和小麦全年进口量仅占当年产量的1.8%和2.3%。因此,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对我国口粮供应影响不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进口粮食的同时,也在出口粮食,2019年我国大米出口多于进口20多万吨,成为大米净出口国。

我国粮食进口主要以饲料粮和大豆为主。玉米是三大主粮之一,也是主要饲料粮之一。2019年我国进口玉米479.3万吨,同比增长36%;与此同时,大麦、高粱、玉米酒糟和木薯等玉米替代品进口均有所下降。大豆是我国进口的主要农产品,其中大豆进口量占农产品总进口量超过70%,是我国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的主要原料。饲料粮和大豆是一些粮食生产大国刺激经济发展的重要农产品,目前还没有成为这些国家限制出口的农产品。

粮油市场供应充足运行稳定

粮食安天下安,粮价稳百价稳。“我国粮食供求总体宽松,完全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需求,能够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考验。”王辽卫说。

全球性粮食危机频繁发生,不断考验着各个国家应对粮食危机的能力。近年来,我国经历过2003年非典、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的重重考验,经历过国际市场几次“过山车”式的粮价大幅波动,特别是在面对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期间,30多个国家出现粮荒甚至引发社会动荡,但中国粮食市场依然保持稳定。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再次成功化解了交通物流不畅环境下粮食供应的问题,确保粮油市场供应不脱销、不断档,国内粮油市场平稳有序运行。据了解,疫情前期,群众居家不外出会多购买储存一些粮食,由于超市、卖场等零售市场货源充足,短暂的群体性集中购买也得到了满足。目前居民采购米面油心理稳定,国内米面油供应有充分保障。

编辑:  审编:admin

中华爱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华爱心网” 域名:ChinaLoveNe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爱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华爱心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华爱心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中益云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