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记者王立彬)从南方到北方,从内陆到海滨,消失多年的珍禽异兽正在“归来”,显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这是记者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说,近一个时期,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新闻很多。祁连山保护区拍摄到世界上最神秘的猫科动物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荒漠猫;云南海拔2000多米的山林里拍摄到三只棕颈犀鸟;黑龙江东北虎进村,云南亚洲象北迁,引起网民关注;最近鲸鱼又出现在深圳大鹏湾。野生大熊猫、雪豹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频繁“现身”。这些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据介绍,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逐步纳入国家各类规划和计划,如《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等,都对全面加强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做出部署。2019年底,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地已达1.18万个,总面积超过1.7亿公顷,占陆域国土面积18%,提前实现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爱知目标”提出的2020年达到17%的目标要求。我国还通过建立各类植物园、野生动物繁育基地,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人工繁育成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取得重大进展。
据介绍,经国务院批准,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7月12日至13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今年论坛的主题是“低碳转型 绿色发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由外交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和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
编辑: 审编:admin
中华爱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华爱心网” 域名:ChinaLoveNe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爱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华爱心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华爱心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中益云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