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昆明7月15日电(罗春明 李浩)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20年,这个全国“直过民族”区域最大、人口最多的县脱贫摘帽,实现了“一步跨千年”。
从刀耕火种到科技种养,从广种薄收到产业兴旺,在澜沧巨变的背后,科技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科技、教育、产业和人才资源持续汇聚澜沧,续写着澜沧县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收获冬季马铃薯(资料图片,4月23日摄)。新华网发 澜沧县委宣传部供图
架构产业集群,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6月上旬,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朱有勇再次来到澜沧,“以前每年有大半年时间在澜沧,现在各方面都理顺了,一个月来一至两次。”朱有勇告诉新华网“乡村振兴在行动”调研团队,这次来主要是查看林下中药材种植、水稻上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等项目进度。
2015年,中国工程院对澜沧县开展定点帮扶,与澜沧县共同确定了“产业+技能”科技扶贫思路,通过院士、专家的人力智力帮扶,提升产业科技贡献率和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从那时候起,朱有勇带领科研团队扎根澜沧开展科技扶贫。当前沿科技和优良的自然资源相遇,地处西南边陲一隅的拉祜山乡悄然蝶变。
“以前这里的坝区冬季不种作物,基本是冬闲田。”朱有勇说。2016年,朱有勇团队在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村民小组试种100 亩冬季马铃薯,当年平均每亩为农户增收3000——5000元。
“蒿枝坝冬天种出了个大味美的大洋芋”,成了当年的一桩新鲜事,如今,这些“大洋芋”已成为当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2018年至2022年,当地累积推广种植冬季马铃薯3万余亩,曾经的“冬闲田”变成了“致富田”。
除冬季马铃薯外,林下有机三七、冬早蔬菜等当年培育的扶贫产业,已在澜沧遍地开花。建设农文旅融合蔬菜博览园,开展旱作杂交水稻示范种植、乡村振兴甜竹笋产业示范推广……如今,越来越多元的产业,正勾勒着澜沧县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朱有勇介绍,近两年来主要以“五个两”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培育,即两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两万亩林下中药材、两万亩水稻上山、两万亩西甜瓜、两万亩甜龙竹,“每个产业做两万亩的示范,将来就可以带动这些产业规模化发展!”朱有勇说。
“科技小院”农业科技培训(6月7日摄)。新华网发 张家杰 摄
培育新型农民,为拉祜山乡发展注入持久动能在蒿枝坝村民小组,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却藏着“大乾坤”。在这里,朱有勇团队首开院士为农民培训农业科技的先河,小小院落被村民亲切地称为“科技小院”。
6月上旬,新华网“乡村振兴在行动”调研团队来到蒿枝坝时,正赶上冬早蔬菜培训班在上课,一群统一穿着迷彩服的拉祜族群众,坐在“科技小院”里专心听技术人员讲解。
曾经,澜沧县少数民族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和能力普遍不强,贫困人口中因缺技术致贫的比例高达57%。2017年,朱有勇团队首次举办院士专家技能实训班,当年招收四个班,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授农民学员科学种养技术,“边学习、边生产,边生产、边培训”。
“效果非常好!之后我们每年都举办培训,每年招收10个班、600人。”朱有勇说,“只有教会村民科学种养,让他们有一技之长才是可持续的!”
采访当日,战马坡村村民李福也在参加冬早蔬菜种植培训,此前他已参加过林下有机三七种植、茶叶种植和电子商务培训。“家里土地很多,但没有技术,不知道怎么发展。”李福说,通过培训,他把自家茶园扩种到了120亩,严格按照学到的技术种植,产量、品质大幅提升,还发展了林下有机三七种植,“去年总收入在20万元左右。”
参加培训让李福掌握了技能,更有了发展思路,他琢磨着成立茶叶合作社和蔬菜种植合作社,“村民有土地,我有技术,带动大家一起发家致富!”李福对发展前景信心满满。
据了解,2017年至今,澜沧县举办5届院士专家技能实训班,从全县20个乡镇招收农民学员2800余人,院士、专家“轮番上阵”,开展冬季马铃薯种植、冬早蔬菜种植、林下有机三七种植、畜禽养殖、电子商务等培训,培养了一批“土专家”和致富带头人。
此外,为解决澜沧职业教育发展短板,推广科技应用,在朱有勇等十余位院士的联合呼吁和倡导下,普洱职业教育分中心项目于2019年启动,规划在校学生6000人,通过“职业教育+基地+农民”的新型模式,让更多适龄青少年和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目前,一期工程基本完工,计划今年9月投入使用。
林下有机三七种植基地(6月7日摄)。新华网 李浩 摄
龙头企业带动,延伸产业链构建利益联结机制中国工程院立足澜沧特色优势,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推动规模化发展生物医药、蔬菜水果等产业,为澜沧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澜沧田丰班利种植基地,100亩有机三七分布在思茅松林间,村民们在三七地间悉心除草。2018年,深圳田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由朱有勇院士推荐并引进澜沧县,以数字化种植模式发展林下有机三七产业。
“我们将朱有勇院士的林下三七种植技术与数字化管理模式相结合,建设林下中药材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该公司办公室主任马向坤介绍,2018年至2021年期间,公司在澜沧累积种植林下有机三七1095亩,基地涉及三个乡镇、19个村寨。农户可通过地租、务工获得收入,三七产生收益后还有一定比例的分红。
新华网“乡村振兴在行动”调研团队了解到,目前澜沧全县建立了多个林下有机三七科技成果示范样板,累计试验示范、推广种植11629亩,多家企业先后在10余个乡镇种植,并均已成立乡镇综合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确保农户稳定增收。
道地中药材GAP种植基地(6月7日摄)。新华网 李浩 摄
在东回镇东岗村,“道地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字样格外醒目,基地连片的遮阴网下,一簇簇白芨正在茁壮生长。这里是澜沧良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中国工程院朱有勇院士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南京农业大学“郭巧生专家工作站”“普洱市澜沧县党员实训基地”和“东回镇扶贫车间”。
该公司总经理苏梅介绍,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中国工程院和企业、镇党委政府各司其职共同发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人才培养效果。目前已示范种植白芨3000亩、滇黄精500亩,依托种植基地,培训了一大批基层干部和新型职业农民,并带动周边群众发展中药材种植。
在蒿枝坝,云辉酒业厂区酒香四溢。云辉酒业2020年5月开始试运行,是朱有勇院士着眼于林下有机三七产业链延伸,邀请云南龙润集团旗下“中华老字号”云南杨林肥酒有限公司牵头建成,是林下三七产业链中,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一环。在云山村,集体经济以合作社名义持股29%,发展惠及全体村民。同时,云山村组织开展高粱、玉米、薏仁示范种植,为云辉酒业提供酿酒原料。
编辑: 审编:admin
中华爱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华爱心网” 域名:ChinaLoveNe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爱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华爱心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华爱心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中益云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