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重庆万州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全力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协调可持续发展,群众生活水平、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城市面貌明显改观,社会风气明显改善。
“电信诈骗套路多,叔叔孃孃们都来看看,了解骗术避免上当!”近日,万州区牌楼街道石峰社区举行“雷锋银行”赶场日志愿服务活动,为居民提供义诊、按摩、反诈宣传等服务。
近年来,石峰社区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把四点半课堂、“雷锋银行”赶场日、“红色故事童声讲,红色精神润童心”儿童学党史等一大批志愿服务品牌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石峰社区是万州新时代文明实践蓬勃开展的缩影。目前,万州已建成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52个、实践站610个,拓展建成实践点316个,乡镇(街道)、村(社区)覆盖率达到100%。
依托日趋完善的阵地,万州将文明实践活动逐步延伸至楼栋院落。通过“楼栋工作日”“院落工作日”把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到群众身边。
万州区整合全区资源打造“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综合体,“1+52+610+N”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服务功能持续完善,普遍实现“学习有讲堂、阅读有书吧、歌舞有场地、健身有设施”。同时,建好用好媒体传播矩阵,常态化宣传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的生动实践,实现文明实践网上网下同频共振。
示范带动全员发动 志愿服务人人参与
有了覆盖广泛的阵地,还要有擅打硬仗的“部队”。3月3日上午万州“创建文明城 志愿我先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万州和平广场启动。
“创建文明城,志愿我先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启动仪式上,区领导为文明交通志愿服务队、城市管家志愿服务队、科普志愿服务队等15支队伍授旗,15支区级特色志愿支服务队代表集体宣誓。随后,250余名志愿者为群众带来了义诊等多个服务项目,收获群众点赞无数。
“小朋友莫慌,等绿灯亮了再走”“婆婆不急,过马路我来扶您”……每到交通早晚高峰,值守在街头的文明交通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便会成为万州街头一抹亮丽的风景。
十字路口,志愿者热情引导,遇有老弱主动帮扶;公交站台,乘客自觉排队候车;斑马线前,机动车主动礼让行人……文明交通志愿服务队和所有万州人身体力行,书写创建文明城市的优质答卷。
今年4月以来,万州科普志愿服务队已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16次,在万州科普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帮助下,青少年们收获了一个多彩的暑假。
近年来,万州建立起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区志愿服务总队成立了15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各文明实践所、站坚持建好用好志愿服务分队、小队,基层志愿队伍持续壮大,实现了从“人人看”到“人人干”的蜕变。
打造品牌精准对接 特色活动深入人心
志愿服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为万州集聚着向上、向善的力量,形成了社会文明进步的新风尚。
万州区“黄葛树之声”理论微宣讲走进天台社区。
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首要任务。万州充分整合宣讲资源,构建多层次宣讲队伍,使理论宣讲“动起来”。坚持人人可宣讲、时时可宣讲、处处可宣讲,变单向授课为互动宣讲,做到学有所获、听有所得、读有所懂,让理论宣讲“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活起来”。
2017年以来,天台社区以黄葛树为“原点”,打造“黄葛树之声”微宣讲志愿服务“传递党声、倾听民声、共话心声”。而今,“黄葛树之声”微宣讲已深入人心,成为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品牌。
文化自信被誉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轴”。来自万州三峡曲艺保护传承中心志愿者坚持每周两天在南浦剧场义演。通过川东竹琴、金钱板、四川清音等带有三峡地域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向群众展现原汁原味的传统巴渝文化和“非遗”文化魅力。在文明实践中溯文艺之源,植文化之因,创文明之果。
建章立制常态长效 文明实践行稳致远
为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行稳致远,万州着力常态长效,完善相关运行机制。
万州区雷锋车队开展“爱心送考文明行”誓师大会。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万州区交通局常态化推行“三十双百”行动,每年评选10条城市公交示范线路、10名运输企业优秀管理员、10名班线客运“五好驾驶员”,每年表彰100名公交“五好驾驶员”、100名出租车“五好驾驶员”,通过树立行业典型,带动广大驾驶员更加珍惜荣誉,切实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涌现出“中国好人”蒲承祥、重庆市“劳动模范”李育明、“重庆好人”熊绍华等行业先进典型。这是万州常态化、制度化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缩影。
为对文明行为进行量化,万州大力推广文明实践积分制,把文明实践活动纳入乡村治理积分,率先在55个文明实践站试行,逐步全区推广。指导文明实践所、站设立“文明储蓄所”“雷锋银行”“志德积分超市”,通过积分兑换奖品。
编辑: 审编:admin
中华爱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华爱心网” 域名:ChinaLoveNe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爱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华爱心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华爱心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中益云融媒体中心)